“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1200多年前盛唐時期“詩仙”李白流芳千古的詩篇,也使武漢“江城”美稱聲名遠播。長江與漢江在這里交匯,南北文化在這里融合,江城武漢自古以來就是長江流域及華中地區重要的商業和交通樞紐。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10年,正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由小到大茁壯成長的10年。10年變遷,令許多人記憶猶新。
“2012年,在武漢想買輛電動汽車加價都很難買到,而現在,隨時可以在線下線上下單訂購,而且還有購車補貼。”武漢電動汽車車主黃昀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這10年電動汽車產業的變化幾乎是翻天覆地。
數據顯示,2011年,武漢全市新能源汽車不足600輛,到2012年達到近2000輛,而2021年,武漢已經擁有新能源汽車10.85萬輛,躋身全國城市新能源汽車擁有量前10之列。而且從整車到零部件,整個產業鏈正在加速形成。
武漢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政策支持及產業規劃扮演了“發動機”的角色。根據武漢市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是武漢市重點支持的產業之一,武漢將實現從“中國車谷”向“數字車谷”、“新能源車谷”、“智能車谷”的轉變。
武漢市“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到,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推動傳統汽車轉型提升,大力發展汽車研發設計和汽車后市場,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整車產業化,積極創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國家車聯網先導區。到2025年,汽車及零部件產值達到5000億元。
在汽車企業密集的武漢市經開區,區“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出了明確目標。到2025年,武漢經開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值規模力爭達到3000億元,培育2~3家智能網聯汽車領軍企業,5家以上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建成5G車聯網示范區和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區。
同時,按照規劃,截至2025年,武漢市還將投入應用3000輛氫燃料電池車。據介紹,武漢市將建設加氫站、氫氣瓶檢測中心等基礎設施,推動氫能產業快速發展。
其實,近10年來,武漢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及規劃呈現出力度逐漸加碼的特點。繼2017年武漢市《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若干政策的通知》之后,2019年11月,武漢市政府發布《關于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獎勵新能源汽車生產、加大公務用車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對新建加氫站給予50萬元至300萬元補貼等11條“新政”。
其中提出,對本市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給予增長獎勵。以企業上一年度新能源汽車產量為基數,按照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采取“一企一策”方式,由武漢市人民政府、有關區人民政府及開發區管委會、企業共同議定增量獎勵辦法,獎勵資金由市、區財政各承擔50%。同時,鼓勵本市汽車生產企業為本市傳統巡游出租汽車新能源化升級迭代增加供給。對本市汽車生產企業生產的用于本市巡游出租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按照6萬元/輛的標準給予生產企業資金獎勵,獎勵資金由市、區財政各承擔50%等。
“武漢的新能源汽車規劃及政策支持逐步完善,基本落實和細化了‘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指導方針及目標,并貫徹于多個部門的政策及規劃中。”正如浙江大學新能源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林弘昌向《中國汽車報》記者所說的,武漢市的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及規劃正在呈現出多層面、立體化、系統化的新格局。
近日,武漢市制定的《武漢市應對氣候變化“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正式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其中指出,要擴大電動、氫能等車輛應用比例,加快充換電設施、加氫站、氫氣儲運中心、氫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充電樁”設施建設,加快老舊車船更新速度及提高清潔能源車輛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該規劃提出的武漢市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明確目標是,到2025年,武漢市新能源汽車達到25萬輛,中心城區新增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100%,力爭推廣應用5000輛燃料電池汽車;建設1200個集中式充換電站、45萬個充電樁;建成30座以上加氫站,構建武漢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服務體系。
面對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潮流,10年來,新能源汽車產能、產業鏈集中的武漢經開區,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能源車谷”。
“在奔跑中調整呼吸,在超車中變換賽道”的武漢經開區,重點吸引并支持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和“新實力”發展壯大。僅2021年,多個新能源整車項目相繼落戶武漢。未來兩三年時間,武漢將形成超百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產能,L2級車型滲透率提升至50%以上,根據政策步伐,已經籌備并隨時可以實現L3級輔助駕駛量產裝車。
“一年之內引來多個整車項目,而且還是代表下一代汽車發展方向的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速度和規模都前所未有。”武漢市招商部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一年來新落戶武漢的新能源整車項目總投資超過400億元,預計新增70萬輛新能源汽車整車產能。再加上東風云峰、吉利路特斯、東風乘用車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僅武漢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能就可超過100萬輛。
10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武漢的汽車產業帶來全新風貌。在傳統燃油車時代,5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追隨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東風乘用車等整車企業落戶武漢,造就武漢經開區雄厚的汽車及零部件研發、制造實力。近年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企業落戶武漢經開區,這里已經集聚了9家車企的13個整車工廠,包括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東風乘用車、嵐圖汽車、東風云峰、猛士科技、路特斯汽車、小鵬汽車等8家乘用車企業,和武漢開沃商用車等企業。同時吸引了1000余家汽車產業鏈企業,而整個武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已經超過1500家,成為國內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武漢將進一步構建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聯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行業機構,打造智能網聯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的‘雙智’之城。加快建設54萬平方米的‘雙智’創新產業園,形成研發+測試+量產‘一條龍’的創新生態鏈。”武漢經開區負責人表示,武漢還將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近地化配套,支持“卡脖子”技術研發創新,全力建設自主可控、安全穩定的汽車產業鏈、供應鏈。
根據規劃,作為中國六大乘用車生產基地之一和湖北汽車工業的主戰場,武漢將致力于打造萬億元世界級汽車制造及服務產業集群,加快形成以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以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智能網聯技術為“三橫”的“三縱三橫”汽車產業新格局。
從嵐圖、猛士到風神、路特斯等,武漢新能源汽車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品牌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近日,500輛嵐圖FREE智能電動SUV發往挪威,這是武漢新能源汽車“出海”的一個重要里程碑。2022年新年伊始,嵐圖汽車就已經與中國東風汽車工業進出口有限公司簽署了進軍歐洲的協議,首站即是“萬島之國”挪威。今年6月,嵐圖位于挪威首都奧斯陸市中心克林根伯加塔的首家海外嵐圖空間正式開業,嵐圖FREE也首次在挪威亮相。今年7月,嵐圖FREE獲得歐盟整車型式認證EWVTA證書,從而使嵐圖FREE可在27個歐盟成員國和EWVTA認證的非歐盟成員國,如瑞士、挪威、以色列等國家批量出口,完成新車注冊上牌。
嵐圖汽車,是武漢當地車企“龍頭”東風公司傾力打造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其規劃產能(純電動汽車和增程式電動汽車)達15萬輛。在嵐圖汽車的計劃中,將每年至少向市場投放1款新能源汽車。
如果說嵐圖還是主打家用智能電動SUV和MPV的話,“猛士”品牌則是獨辟蹊徑,探索電動越野發展之路。今年8月27日,東風汽車在武漢發布猛士品牌及其專屬“M”標識體系。在東風公司看來:“猛士的使命就是東風的使命,猛士的夢想就是東風的夢想。”
10年,不僅帶來了車型的變化,也帶來了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生產的新模式。在落成1年多的東風本田第三家工廠,涂裝車間沒有了傳統車企涂裝車間刺鼻的氣味。“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應用了智能化、數字化、柔性化的一系列自動化生產工藝,噴涂采用了全新的鋯鹽無磷化技術,首次實現了Ⅰ類污染物鎳的零排放,同時也將生產的廢渣產量削減了90%,降低了污染。”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三工廠涂裝3科管理系系長胡旭見證了東風本田3家工廠的歷史,他向記者表示,東風本田武漢第一家工廠開工時間是2004年4月,第二家工廠的開工時間是2012年7月,到去年1月第三家工廠開工,近10年的變化是最大的。在新車發布會上,東風本田在前期CRV混動汽車、MNV純電動汽車的基礎上,于今年4月26日正式上市了基于全新平臺的純電動車型e:NS1。未來5年,東風本田還將至少推出5款新能源車型。
至今,東風乘用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和嵐圖汽車等車企,均已在武漢投產了新能源汽車,不僅如此,還吸引了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落戶武漢。今年7月,吉利投資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廠在武漢經開區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產業園竣工投產,首輛純電智能HYPER SUV Eletre成功下線。而且,路特斯旗下首款高端純電動SUV車型路特斯ELETRE將于10月25日上市。“該工廠是全球首家全工序采用3D數字孿生技術來規劃設計和建設的工廠。”路特斯集團首席執行官馮擎峰介紹,該工廠體現了汽車制造的生產智能化、數字精益化、高度柔性化和生產綠色化等特點。
相關零部件企業也不斷創新突破。其中,億咖通科技于2021年12月發布了自主研發的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實現了新的突破;在市場緊缺的新能源汽車MCU芯片方面,今年3月,東風汽車與中國信科集團攜手設立武漢二進制半導體有限公司,合力破解該芯片供應難題。目前,武漢首款動力安全域車規級MCU已完成研發,待通過車規級認證后即可量產投用;2021年7月,東風汽車與中車集團在武漢合資成立智新半導體,并投產新能源汽車所用的IGBT半導體模塊,目前已經搭載于風神、嵐圖等新能源汽車上。智新半導體有限公司研發部工程師王民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智新半導體到2025年年產能將達到120萬只,全力支撐“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發展。
無人駕駛、沒有方向盤、自動避障及識別紅綠燈……國內首款L4級5G聯網自動駕駛汽車東風Sharing-VAN 2.0,正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內運行。此外,在武漢,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近百輛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也在進行常態化運行,運行里程已超過200萬公里。還有一批無人駕駛物流車、輕型貨柜車在江漢大學等高校開展商業化物流配送運營業務……在武漢,自動駕駛正由測試示范運營升級為常態化商業運營。在武漢亮相的,還有元戎啟行、文遠知行、智行者、馭勢科技等多家自動駕駛行業頭部企業,圖達通、海康智聯等智能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
其中,以國家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基地為焦點,武漢經開區圍繞“雙智”試點建設,已聚集東風公司、東風悅享、億咖通、東軟睿馳、芯擎科技、華礪智行、海康智聯、元戎啟行、文遠知行、圖達通等60多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及由武漢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滑鐵盧大學等多所中外高校建立的自動駕駛研發創新平臺。華為在此設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中心,東風公司、中國信科等共同發起設立武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武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圈逐步形成。
今年8月,占地面積0.87平方千米的武漢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竣工,將為武漢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增添新利器。其中涵蓋了高速環線、城市干道、鄉鎮道路、村道、城市立交等幾乎所有的道路場景,以及從“艷陽高照”到“電閃雷鳴”再到“暴雨傾盆”的真實模擬天氣環境。
10年前后,武漢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發生了令人瞠目的變化。如今的武漢,已經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版圖重要一極,是全國汽車產業化程度最高、產業鏈條最完整、產業集群優勢最突出的區域之一,擁有國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城市、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等汽車領域的10多張國字頭“金字”招牌。
為了支撐智能電動汽車發展,武漢也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武漢全市累計建成停車泊位79萬個、充電樁32.5萬個、加氫站7座。2022年,武漢市的目標是新增機動車停車泊位10萬個、新建充電樁4萬個、建成充換電站120座。目前,武漢新能源汽車車樁比已達1∶1.2,基本可滿足武漢市未來2~3年新增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10年,是武漢市新能源汽車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10年,是產業、技術、供應鏈、市場形成新格局的10年,是武漢新能源汽車產業實力明顯增強的10年。”林弘昌認為。在新能源汽車、“新四化”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之際,武漢確立嶄新航標,融匯八方資源,凝聚中外企業,共同乘長風破萬里浪,將唱響新時代智能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長江之歌。